般,也不管刘秀等人知道不知道,就从头开始解释《尚书》的伟大传世经历。
秦朝时,因为始皇帝焚书坑儒,很多儒家典籍都被付之一炬。《尚书》也无法幸免于难。多亏了有一位曾任秦博士的济南人伏生,私藏了一部于墙壁,才不至于让《尚书》成为绝响。秦末战乱,伏家被烈火所焚,尚书原本彻底消失。但伏生却早已将其内容背得滚瓜乱熟。在九十岁高龄时,伏生见世道太平,又重新出山,并且借其女儿羲娥之口,将《尚书》传于前朝文帝时的御史大夫晁错,终于令这部经典重现于世。
晁错变法未终,受反扑而死,《尚书》却迅速流传天下。伏生及其弟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今文经学派的中流砥柱。伏生本人,借此与汉武帝时期的大儒董仲舒,被并称为“董伏”,受无数儒者景仰。
伏氏所传《尚书》,共二十九篇,内容十分精微艰涩。世人所读,也都为这一部经典。那许子威前半生致力于解读《尚书》中每一个字,务求不失古人本意。而最近五年,许子威却认定了伏氏所传《尚书》,因为伏生年迈,记忆力不佳,存在多处错误。为此,许子威不惜于天下儒者展开论战,虽然不至于每战必胜,但取胜的概率也高达九成。
“所以,你那亲戚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