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封锁导致外面的货物进不来,大明的货物也卖不出去,沿海的海商怨声载道,鼓动买不到所需商品的百姓起哄。
以至于东南数省多有纷乱,各地百姓民怨沸腾。
内阁为此开了好几次会,意图与荷兰人和解,台湾是不可能给荷兰人的,朱慈烺也不能答应,但朱慈烺却同意赔偿荷兰人一部分军费。
怎么说人家也是不远万里从遥远的欧罗巴将舰队开到了亚细亚,就这么什么都没得到就灰溜溜的回去,荷兰人的面子往哪儿搁?
就是朱慈烺也觉得这不过分,得给人个台阶下,万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不是?
但是刘鸿渐并不同意,不仅不同意,言语间还讽刺了这等求和的心态,这让会议一度进行不下去。
没办法,刘鸿渐头上兼着摄政王的头衔,如此军国大事发言权甚至超过朱慈烺,而且看朱慈烺的样子,似乎已经服了软,朝臣们敢怒不敢言,便更不敢造次了。
刘鸿渐深知欧罗巴列强的尿性,这些家伙一切无利不起早,而且欺软怕硬。
大明头铁的名声可不能就这么丢在他的手里,土木堡之变时,皇帝都被蒙古人掳走了,朝廷愣是不拿一分钱赎金,这头铁的名号只能在他们手里发扬光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