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第152章 全面开工(二)(2/6)
这三千五百人暂时安顿在千户所旁边,搭建帐篷居住。
当天晚上,刘鸿渐便公布了这些人的薪俸待遇。
三千民壮皆月银五钱,五钱便是半两,省着点用基本能满足一户人家度日,况且做工期间是管饭的,所有的民壮都很开心。
而匠人的待遇刘鸿渐并没有定死,毕竟工种不同、能力也不同,定成死的不利于提高匠人的积极性。
自古以来匠人不受重用,唯有两宋期间朝廷鼓励发明创造,在那时中华大地曾涌现出一大批的能工巧匠,胶泥活字印刷术、冶金术、航海术、土木工程皆在两宋期间得到飞速发展。
而到了明朝,匠人的地位每况愈下,生活也是惨不忍睹。
在刘鸿渐看来,一个民族要崛起,单单靠圣人教化是完全扯犊子的,教育是根基,但明朝的教育呢?
科举制度之下,程朱理学大行于世,文人士绅天天之乎者也,侃侃而论,真正埋头搞发明、搞创造、搞科技的反而连饭都吃不饱。
官僚、士绅、封建思想对工匠的歧视、压迫和欺凌,导致明中叶以来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在畸形中发展,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慎重考虑,刘鸿渐暂时把匠人分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