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新兴的科目后国家又当如何遴选人才,以及这些人才的任用问题,这个刘鸿渐倒是不作难。
为何?因为这完全可以搬后世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用制度。
事实证明,后世中国能用几十年时间崛起,教育制度是功不可没的,诚然,其间难免有过分压榨学生业余时间的不妥之处,也有为了分数而忽略实践的某些缺点。
但这制度放在现在,绝对是超前的,对于这个年代的借鉴意义绝对是雪中送叹。
如何应对刚才所言的问题,简单说来就两个字,分科!
乡试之前,所有学科分门别类在各县学府学都要招聘相应的教谕来教,待学生们大致了解了所有的科目,乡试之后成为秀才,便从中挑选一二门自己感兴趣或者自我感觉有前途的学科来深造。
秀才大概相当于初中毕业,举人大概相当于高中毕业,进士则是大学毕业,政治学兵学理工学三门主科同时设科举取士。
考中进士者,学四书五经那一套的分配去做行政工作,例如礼部吏部刑部,学兵学的分配入兵部甚至担任一地之总兵巡抚巡按,而学理工的入工部户部。
然后便是科举周期从三年改为两年,根据具体情况再确定是否改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