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市对林淼和晓晓要上春晚的宣传,前前后后部算上,造势将近半年,但由于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围绕林淼的都是更吸引老百姓眼球的负面新闻,所以这件事反倒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直到除夕这天,《东瓯日报》在头版上用了一张极大的新闻照,宣布这件事情,市乃至外海个别地方的人才恍然意识到,这个东瓯市的神童,简直特么的才……
而且,可爱爆了。
《寻仙》带红了《东瓯日报》,《东瓯日报》又带红了林淼,而循着《东瓯日报》的往期内容,人们又突然惊觉,林淼就是《寻仙》的作者,不但如此,还貌似是个天才。八岁登上春晚没什么好骄傲的,但如果八岁就拿了好些个国大奖,甚至更直观的,八岁就已经完成小学学业,目前已经在准备中考,明年就要从湾湾口中的“国中”升到高中了呢?
没人能预料到,一本,一份报纸,一个孩子,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立体式营销,而且范围之广,受众之多,影响之大,甚至不亚于互联网时代的结果。某种意义上,或许还更加厉害。毕竟互联网时代网民的记忆只有三天,而在纸媒时代,如果你红了,那就真的红了。作为一个符号,作为记忆的一部分,永远留在某几代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