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两个这两年半虽一直通信,可的王守仁对于学生的教导也是循序渐进,这大半年才开始给他讲解时文。
之前一两月一篇看不出什么,如今这一对比却瞧出沈瑞的取巧之心。
不是说这样的时文不好,相反这样的时文,并不显得空谈,反而显得很平实。
要是不知沈瑞品行,只看文章,也会觉得少年充满朝气。这样文章,经过润色,就是院试也可一试。
只是王守仁这个老师晓得,自己这个学生,并不是那种忧国忧民的热血少年,甚至有些过于冷清
文不对人,这时文格式做的再整齐,用词再华丽,也显得有些生硬。
王守仁将两篇文章都放下,抬头看着沈瑞,不由皱眉。
沈瑞只有十二岁,若无人影响,怎么会有这样的行文风格?
能影响到他的,不是旁人,定是状元沈理。
尽管对于沈瑞这种做文章时的讨巧,王守仁心中不以为然。可想到教导他如此的是沈理,王守仁反对的话就说不出口。
文为心声不假,可在科举之途上,确实这样讨巧的文章才更容易入考官的眼。
自己当年曾不屑一顾,总想着“言之有物”,结果就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