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应童子试……”
田家两兄弟,年长的叫田英,年幼的叫田荣。
田英苦笑道:“书院的学子是十六应童子试,田家祖训男子及冠方可求功名,我们兄弟还有好些年……”
大家听了这一句,都十分意外。
要知道科举出仕,谁也不能保证一撮而就。有的人白发皓首才举业,即便侥幸中了进士,不过是止步七品;同样要是少壮进士,入翰林也好,外放也好,才能更进一步。
像春山书院那里,因为大家都是翰林子弟,本来就是书香子弟,家学渊源;其次就是致仕的翰林教书,老师的水品就比外头书院高一头。
起点高,先生的要求也要,不是觉得学生们十几岁就肯定能得了功名,而是希望通过一次次考试,使得他们在科举仕途上能比旁人早行一步。
像南城书院这样要求学生十六岁应童子试的,倒是如今民间学子的常例。六岁启蒙,十年苦读,十六岁开始下场,一场场地考下去。
不过像田家兄弟这样,有祖训丨要求二十下场的,还真是头一回听说。
旁人十五、六岁下场,田家满二十才许下场,这前后就差了两科。
等到田家人考到最后,得了功名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