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去。
虽相信三老爷的学问,不过对于这样的安排,大老爷与徐氏心中并不情愿
要知道在人际往来中,同窗是重要的人脉。少年时大家性子天真浪漫,喜恶出于本心,最容易结交下真正的友谊;等以后到了,晓得计较得失,这情分就杂了。
只是三老打小被兄嫂护着好,不通世情,才会一时兴起留了侄儿在家读书
大老爷与徐氏不愿扫他的兴致,想着左右就一年功夫,大不了晚一年送沈瑞去书院。
没想到小家塾没坚持一年就散了,送沈瑞入春山书院的事情就又列入日程
偏生二老爷离了翰林院,要不然就是一封荐书的书。
因春山书院名声在外,想要往那里送子弟入学的京官不是一个两个,所以那里入学也卡的最严。
需是翰林院子弟或亲属,要有荐书,还要有入学考试,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老爷已经离了翰林院,沈瑞想要入学,只能寻何学士与沈理要荐书。
徐氏与大老爷商议一番后,还是决定请沈理帮忙。
要是论起来,何家是大老爷连襟,沈理只是族侄,何家与沈家的关系,未必比族人远了;不过沈理到底对沈瑞不同,要是略过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