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离咱们家并不远,只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步行,两盏茶的功夫也到了。”
这正解了沈瑞为难,沈瑞道:“谢谢伯娘。”
徐氏也没放他回去,早已吩咐婢子预备了笔墨上来。
沈瑞提起笔,稍作思量,便提笔写了两行字,最后署名:“不肖弟子瑞顿首拜”。
“瑞哥真是一手好字。”徐氏在旁,笑着赞道。
沈瑞忙道:“不过不丢丑罢了,不敢当伯娘夸赞。”
徐氏叹气道:“伯娘也不知到底是对是错,王伯安确实有大才不假,可因其父缘故多为朝中诸公压制,留在京城恐难有所建树。去了地方想要再回转也是不易。除非朝中有甚大变动,否则王伯安另辟蹊径,否则怕是宏图难展。”
沈瑞听了这繁华,心中诧异。
倒不是为王守仁境遇,而是徐氏对朝局时事的了然于胸,还有这颇有前瞻性的预言。
王守仁后来宦海沉浮,还真是另辟蹊径,以文官充武事,又赶上宁王造反,得以树定国安邦之功
不过想想徐氏出身,又久居京城,是沈家当家主母,有点眼力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听这话的意思,王守仁能收自己为弟子,还有二房渊源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