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大明望族 > 第六百五十四章 田月桑时(二)
就种些穇子。赶上适合的地方,也种棉花、种红花、种蓝(染料)。”陆十六一边儿说一边儿指着远近的山地道。

    棉花喜光喜沙土,耐旱程度高,尤其在采摘时期,需要光照充足,降雨量小。

    山东的地质气候都适宜棉花生长,棉花又对旱涝灾害都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加之大明朝廷对于棉花种植也有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允许以花、布代替粮米折征赋税,将棉花、布作为边防军需及官员的俸禄发放等,因而在明清山东一直是产棉大省。

    虽然山东各府皆有棉花种植,但当然还是西三府平原地带种植面积大,从缴税上便可看出,兖州府、东昌府、济南府所征花绒皆是登州府的二十倍有余,便是莱州,也是登州的两倍。

    登州府虽有木棉,只是一直没形成规模,且多以赋税及自用为主,没形成商品化。

    倒是西三府棉花贸易颇为兴盛,不过大抵是借助运河便利往南运输——便是松江棉布,也采用了大量的“北花”织就。

    可以说此时的山东仍仅属于原料产地,其棉纺织业并未发展起来,市面上的布匹仍是“南布北运”为主。

    出原料的总归没有出技术的赚得利润大,作为缴“贡布”的松江沈家织厂所有者,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