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个作笔录的书吏,有的查验户帖、发竹牌子,有的问了他里丁口情况、家中营生。
虽问的细,可记的也快,并没耽搁多少功夫。
粮是按照户帖上有的丁口发的,就连他在外行商的儿子也有一份口粮给了他。
虽然粮食发的不多,役吏们也都郑重说了这是“暂时性贴补”,不会一直都有,可依旧让人心里踏实起来。
很快街面上陆续有粮店解封了,粮价也落了回来,便是集市上的菜蔬肉蛋也便宜了许多。大家不再抢粮屯粮,先前一直笼罩府城的缺粮恐慌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几日,衙门开始在各街张贴告示,说是乡下建朱子社仓,城里也一样会建。城中百姓也是一般自愿捐粟入社,以籴本区分上中下等级。
乡下是出借种子、耕牛等,秋收时还粮食,城里则是出借家禽。
百姓凭等级租借若干家禽去养,租赁期间无论是家禽产的蛋还是孵出的幼崽养大,都归百姓自己所有,待到收秋税时,只需还回所借数目的家禽和少量的租金即可。
若遇天灾或鸡瘟等疫病,下中户免还,上户低息偿还。
此外社仓还表示会陆续有其他租赁项目,比如,纺车租借、石磨租借、牲口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