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保护。[1]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
捕捉历史欧洲的岩石雕刻及石洞壁画显示,驼鹿在石器时代已经被猎杀。在瑞典曾在属于公元前6000年前的木屋中发现鹿角,显示在北欧就早已有猎鹿的活动。在斯堪的纳维亚北部,亦曾发现用作捕鹿的陷阱。这些陷阱最大达4米长及7米阔,深2米,以树枝及树叶遮盖伪装。两侧徙斜及用木板围封,避免驼鹿从中逃走。陷阱一般都是很大量的,横跨驼鹿出没地方超过几公里,另外亦有木围栏来引驼鹿中伏。在挪威的陷阱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700年。这种方法捕捉驼鹿非常有效,虽然挪威政府已于16世纪限制使用,但到了19世纪仍有使用这种方法。[7]
驯养概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曾研究驯养驼鹿。于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