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平民丧生(见五月广场炸弹事件),该事件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唯一一次遭受来自空中袭击,也导致了三个月后军人推翻庇隆政府(见阿根廷自由革命)。
1970年代,一系列左翼革命运动(e.r.p,f.a.r.)和由在胡安·庇隆死后成为于1974年阿根廷总统的伊丽莎白·庇隆所支持的右翼团体三角a间的冲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不断爆发。
1976年,由erafaelvidela领导的政变使该冲突升级为“肮脏之战”,约三万人死于军事政府统治期间;由受害者母亲发动的静默游行成为了那一时期阿根廷有名的受难意象。
1982年,教皇保罗二世因福克兰战争的爆发并于1987年二度访问该市。
1992年3月17日,发生了29死、242伤的以色列使馆爆炸案和1994年,拆除多栋犹太组织的大楼致死85人事件。
1993年,阿根廷宪法修改后赋予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自治权,并终止总统任命市长的权利。
1996年6月3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选出了首任民选市长。
名称由来
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