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过时的技术,聘请的是三流的技术人员,也比没有要好——一步步提高登莱的工业技术水平。他认为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人口较多的登莱的比较优势的,不一定就比黑水管委会辖下的那些依靠本土援助的指令型、计划型生产企业要差了。
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刘厚非应该也是同样的想法。宁绍地区的情况,廖某人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些的,这个依靠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而发达起来的藩镇,早就已经渡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赚了钱的商人们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更新技术,依托当地资源,设立了不少制茶厂、缫丝厂、纺织厂等企业,发展十分迅猛,机械化程度相当不低。
在半个绍兴府被东岸人夺取后,这些资本又很快涌了过去,在当地进行投资,发展特色产业,估计够他们折腾一阵。但未来这半个绍兴府也被他们消化吸收后,届时他们要么向外扩张,寻找新的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要么向生产链、技术链的上游发展,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事情。本土对登莱和宁绍的限制,其实也就能限制一时罢了,至多三十年后,这些桎梏旧会被打破,届时本土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登莱现在有新军、有本地培养的干部、有腰包鼓鼓的商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