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两个西洋买家。那时候,他们基本都是在中国南方的福建采买茶叶,号为“武夷绿茶”,以桶为单位,购买量只能说一般般,盖因彼时茶叶只在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其他欧洲人尚无多少饮茶的习俗,故茶叶销量不大。
现在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茶叶在西方世界开始渐渐流行起来,消费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培育,因此中国大陆各实力对外出口商品中茶叶的比重开始迅速攀升,渐渐成了一项令人惊叹的大行当。
而茶叶的需求量增加了——尤其是平民百姓的需求量大增——商人们为了追逐利润,自然不可能再去买价格较为高昂的桶装茶叶(比如武夷绿茶),而是选择了更为廉价的砖茶。反正再差的茶叶买回去,也能卖个不错的价钱,这就足够了。因此,砖茶及同样廉价的片茶开始大行其道,充斥着码头各个仓库,然后等待买主将其买走,运输到世界各个角落。
而清国人为了加大砖茶的出口,降低生产成本,也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在各个主要茶叶产地或集散地设立砖茶厂。这些砖茶厂或采用传统方式,或通过东岸人购买半机械化的生产设备(目前尚未批准),日夜不停地生产各色砖茶,然后包装成箱,运往响水港这个主要对外贸易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