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在侧的饿狼,那就是克里米亚鞑靼人。这个拥有着大量凶猛彪悍、来去如风的骑兵的国家,几个月前就街道了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训令,要求他们集结军队进入西乌克兰,随时准备帮助帝国协防波多利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达维亚一线。苏丹的特使着重强调,因为在进攻维也纳的军事行动中“临阵脱逃”的缘故(其实在攻取匈牙利之后鞑靼人就撤走了,临走时还抢劫了一把匈牙利),这一次绝对不允许他们再有任何逃跑的借口,负责他们未来在面临波兰人和俄罗斯人可能的夹击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将谨慎评估自己的行为。
说实话,为了克里米亚汗国这个奥斯曼宗藩体系下自由度最大,实力最强,同时也是最桀骜不驯的国家能够听命,奥斯曼帝国也是舍下了脸面,拿俄罗斯人说起了事,最后成功使得格莱大汗派兵出战,合力击败了波兰人。
在这次战斗中,克里米亚鞑靼骑兵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在波兰人猛攻土耳其人、摩尔达维亚人和西乌克兰哥萨克们防守的城镇时,鞑靼骑兵从侧翼杀出,猛击波兰人的后队,最终取得了大胜。真要说起来,其实与维也纳之战颇有些类似,即敌军主力围攻己方守卫的重要堡垒、城市,打到双方都疲惫不堪的时候,生力军从侧翼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