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之内可都没有能让孩子读书的地方,想要读书识字那就得把孩子送去几十里之外的凤凰镇,但高昂的费用却不是他们这种渔民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如今短毛老爷们说要办学,而且还不收取学费,简直就是天降喜讯。于大山感激之余,便找到执委会的人主动献计,称有办法缓解目前劳动力奇缺的状况。
于大山的办法其实并不复杂,便是外出招工。胜利港这附近人烟稀少,是因为近年来每逢季风期就有小股海盗来此作乱,很多不堪其扰的人都逐渐搬离了此地。但在崖城到这里之间的百余里沿海平原,却是有数个村镇,居民数千。特别是后世三亚市区一带,因为有三亚河、临春河两条大河及数条支流,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所以在沿河两岸有不少的村落存在,只要出得起工钱报酬,从这些地方招一些劳动力完全不是问题。
于大山的献计立刻得到了执委会的重视,在经过短暂讨论之后,执委会便委托了渔村这边派出数名乡老组成招工队,出发去稍远的地方招工。(更新最快最稳定)(.)按照乐观的估计,半个月之内大概能招到两三百劳动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目前的用工压力。不过要长期雇佣这么多人,原本并不着急解决的粮食问题就必须要立刻提上议事日程了。好在田独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