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限,工业部认为至少近十年内,蒸汽机的制造度都很难跟得上海汉自身高展的脚步。
至于说荷兰人想这玩意儿的真实目的,其实宁崎倒觉得还好,蒸汽机的原理迟早会因为海汉的大面积使用而逐渐失去神 秘感,要靠着手工作坊一比一仿制倒也不难,但如果想大量生产蒸汽机并利用其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那可就不是手工作坊所能应付的了。这必须得要有从采矿、冶炼,到设计、制造的一整个工业链条,才能让蒸汽机的制造流程顺畅起来。
海汉在拥有全部技术资料的状况下花了差不多六年才完成了整个体系的建设,而这些对蒸汽机的了解程度仅限于制造材料层面的竞争对手,想要建立起这个生产体系,别说六年,就算十六年都未必能够理顺。荷兰人就算能打探到一些关于蒸汽机的原理或制造工艺,也很难有条件在远东大规模制造这种机械设备。当然了,这种技术上的优势,自然是保持得越久越好,最好是在竞争对手们还揣摩蒸汽机的时候,海汉就能开出更先进的燃油动机,以此在科技上继续保持领跑优势。
遭到拒绝其实也是在范迪门的预料之中,所以尽管他有些失望,但心情倒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东印度公司也同样拥有不少能工巧匠,迟早会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