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技校,儋州这种书院式的经营规模只算得上是小打小闹而已。但利用民间师资力量为海汉定点定向培训专业人才,这个路子的确是为文教部门省下了大量的资源。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不懂什么叫做“社会化办学”,什么是“教育产业化”,但头脑正常的人都能很快意识到这种职业教育中所蕴含的利益和商机。能在完成学业后进入海汉属下机构工作,这样一个就业机会对于本地贫苦出身的学员们拥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这种职业培训的培训目标只是最基层的岗位,往往学习周期不长,不会像考科举那样经过数年寒窗苦读才能看到希望,较短的回报周期也是这种职业教育吸引学员的一个主要原因。
书院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赚取了学费,而且也能借此与海汉相关部门建立起协作关系,在时机合适时谋求更大领域内的合作。类似琼西书院这样的机构,在获得海汉的认可之后,就可以得到官方的帮助和技术支持,比如将书院讲师派往三亚进修深造,学习更新的知识,甚至是从三亚的职业学院中请来客座教师作短期教学指导。此外开辟一些技术含量高,就业待遇好的专业课程,也需要得到海汉官方的认可,比如张金宝就打算让书院在今年新开设一个蒸汽机操作及维修养护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