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阵浪战。徐邦道不知道百年后,就是这封妻子挂心丈夫的家书成了华夏喷子们诟病他胆怯避战的罪证。枉然不顾他石门子血战,退守金州城,再到土城子击溃来敌,最后协守旅顺,直至惨烈巷战的事实。就凭一封现代看来是“秀恩爱”的家书,把他喷得体无完肤。
事实上,从旅顺陷落后,徐邦道一直退到了辽河下游的牛庄,田庄台仍在和日军作战,直至《马关条约》签订。清廷为甩锅,以封国人之口,革了大批武将的职,徐邦道就是其中一个。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徐邦道,悲愤交加病逝于军营中,清廷这次诏服原官。
此时徐邦道担心的时候手下的这批新兵,拼凑仅三个月时间,手上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新式的武器装备不足,就拿抬枪、大刀、长矛来凑。
对此徐邦道只有采取诱敌深入,给予其雷霆一击先拔头筹而振奋士气这一办法了。新兵疏于操练,假如士气再低落,那就是只有败溃一途了。
徐邦道所站的小山叫台山,明朝时这里曾筑有瞭望台以防倭,故此得名台山。而他对面的那座小山叫狍子山。台山和狍子山遥相呼应,犹如门户般卡在了通往金州城的道路上,故而此地叫石门子。
石门子已经是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