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躲下去未满周岁的儿子就要饿死在树林里了。
只是她的家早就被劫掠一空,街坊邻居的也是如此,她根本找不到可以吃的东西。为了襁褓中的儿子,陈三娘再次冒险到大路上去求助,她想也许会有好心的老乡给她一点点用以续命的米。
聪明的陈三娘在路上遇到身着华夏人服饰的人时,都会哼起家乡的童谣,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她想等遇到面善的人再去讨些吃食,奈何一路上都是遇到了杀红眼的人,吓得她都远远躲了起来。
那一日陈三娘看到一队走路齐整的华夏人,心想着这队人必定是有人约束的,这才敢靠了上去。果然这队人里有个嘴上还带有绒毛的小伙子在听到她哼唱的童谣后就给了她一些干粮,后来有更多的人把自己包裹里的干粮给了她。
再后来这队人在附近扎了营,开始收拢她那些没有营生又无力保护自己的客家老乡。无依无靠的陈三娘很快就过来投了这个营地,聪明如她懂得那么一个道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在这种时候她一个妇道人家手里有那么多的干粮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被路护士称为“难民营”的地方给所有来投靠的华人提供了住所和食物,尽管住的只是用竹子搭建的棚子,吃的是很稀很稀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