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记忆中,至少有七年的时间,数千次在这座山门内外走动。
受到冲击的范仲淹哑然问道:“这,应天书院怎会在此?”
莫小白眯着眼睛,故作神秘道:“不但应天书院在此,就连书院的一草一木,藏书阁的每一本典籍,全都在里头。”
“主公莫非将整个应天书院都搬来了?”
“文正公可觉得亲切?”
“老朽与书院分别多年,不想竟能在此地重逢,时也,运也~”
范仲淹感叹了一句,才收回目光看向莫小白:“主公,书院内可有学生?”
“如今求学士子不下千人。”
莫小白笑着回应,应天书院如今可是大汉王朝文宗圣地,不是他和郑玄把入学门槛抬的极高,书院怕是装个几千人都没问题。
哪怕不常在领地,他也知道几乎每天都有王朝游学士子入城拜访书院。
“如此多的士子,可不好管束。”
似乎是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应天书院与诸多学子‘斗智斗勇’的场景,年近七旬的老头脸上露出了缅怀笑意:
“敢问主公,如今书院山长是哪位高贤?”
“郑康成公,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