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码头为中心,出码头五里远设置了一道防线,他用在清军时候同华夏军打战时候,华夏军运用的战壕防线同敌人对峙,码头两侧十五里地也是他的防线,整个防线形成了一个以码头为中心的半圆。
在这道防线上冯铨足足布置了四万兵力,然后退后两里地又是一道防线,布置了两万兵力,以码头周围一里地划个半圆,再次布置了一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布置了一万兵力,他亲自坐镇码头,护军我五千兵力。
总共七万五千兵力,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力登陆,营地都扎在了码头左右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之间,码头上也不断容纳战争物资,民夫,以及后方来援的兵力。
战斗不仅是他们冲锋打四国岛的二王子,更多的时候是二王子凭着兵力优势不断冲击冯铨他们,想要把他们赶下海。
冯铨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了三道防线,刚刚稳住了阵脚,敌人在他的防线面前变成了一战时期的绞肉机一般的战斗。
第一道防线是争夺的重点,很多时候敌人凭借着兵力优势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第一道防线,而冯铨利用自己的士兵,哪怕是民兵训练充足,兵器充足,弹药充足的优势,狠狠的给敌人以打击,多次全歼敌人从一个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