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兴叹,束手无策。即使是佩顿-曼宁、阿隆-罗杰斯,他们也需要一个出色的传球目标。
现在,目标任务就开始为陆恪建立自己的“四分卫战术体系”,确定了两名接球球员,成为陆恪的嫡系传球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地形成自己的传球风格和战术组合。
在今天旧金山49人的最后一档进攻之中,陆恪跑出口袋,搏命长传,洛根和吉恩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拆挡配合,最后由吉恩依靠个人天赋完成接球,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无比长远也无比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陆恪一个人的努力,这是不够的。
在日常训练之中,陆恪需要和洛根、吉恩一起学习战术手册,一起磨合跑动路线,一起交流战术口号,渐渐地培养出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感应;并且在比赛之中融会贯通,真正地将训练水平演变成为场上优势。
系统之所以没有更早一些提出目标任务,就是因为在等待着陆恪寻找传球的化学效应。不是迈克尔-克拉布特里,不是凯尔-威廉姆斯,也不是弗农-戴维斯,陆恪选择了泰德-吉恩,这就是之前五周比赛累积下来的火花所引导的结果。
四分卫和接球球员之间的配合,这是十分微妙的一种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