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由清新脱俗——朕孙无有贤能之人,安能奉宗庙、承国家?
于是,群臣沸腾,再接再厉,继续上书恳求天子‘为天下计、宗庙计’册立太孙。
针对天子上次拒绝的理由,大家一致认定‘陛下实缪矣!’。
为什么呢?
长孙进,允文允武,天下倾慕啊!
再没有比长孙更合适的人选了!
为了天下社稷和宗庙祖先,陛下应当机立断。
天子接到奏疏后,第二天诏下御史台,明告群臣,再次拒绝。
这一次拒绝的理由,就跟奇葩了!
天子认为,长孙虽然‘有所长’,但是论起贤能。
还是远远不如一些宗室精英的。
譬如‘朕兄子刘义,为安县县令,贤德非常’,还有‘朕弟子赵王刘昌,文武双全’。
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大臣,为什么就只盯着朕的孙子呢?
目光太短浅,胸襟太狭隘了。
于是天子狠狠的训斥了一番群臣,要求他们站在更高的眼界,以天下为重,全盘考虑。
好嘛……
群臣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然后,潮水般的奏疏,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