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一来一期工程是没有办法了,二期工程的合同却要重新修订:根据最新的法规,这片地钢厂需要补给当地村民一大笔钱。
但是计划中是没有这笔钱的,这个时候再向上级申请经费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尤其申请理由还是盖住宅楼,按照当时的政策,钢厂虽然有开发房地产的资质,但是仅限于厂办学校及其附属设施,厂基础建设及其附属设施。
筹建宿舍楼属于厂自建项目,是没有资格被批复资金的——但是却不禁止申请。
而会江镇给批的地皮这么一涨价,钢厂自备用来建设学校和宿舍的资金就不够了,可是职工们确实有这方面的硬性需求——这些职工很多都是从外地的同行业厂里调过来的,尤其是技术人员。
没办法,厂里只好在远离会江镇的会江县边缘,钢厂的生产厂址附近,和当地的村子买了一块地,用来修建子弟校和职工宿舍楼。
就算这样省了不少钱,宿舍楼依然从十栋变成了五栋,学校附属的室内活动馆和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也取消了——因为他们不止要负责初中了,小学各年级的老师才是大头。
因为这件事,负责这个工程的厂领导没少挨职工们的在背地里骂,各种猜测也是此起彼伏,原本建厂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