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而后,言法必读《韩非子》,势在必然。韩子之大作,将与《商君书》一道,成就法家两座丰碑,这一点,李斯斗胆断言了。”
李斯并未如秦王口中之语两者兼而评论,略微思 忖,便是将《韩非子》于法家的影响说道而出,这一点,就算自己不说,将来也必会成为现实。
一番话,说的上首秦王政面上略有一丝微笑。
“以治国之道论,又当如何?”
当即,又急切的问之。
“臣三读《韩非子》,或不弱大王感悟透彻。”
“然则,以治国之道论,《韩非子》也有着迥异于《商君书》的一面,韩非之人出至韩国王室,百年前,申不害相韩,术治残留甚是浑厚,韩非虽大才,也未能免俗。”
“《韩非子》一书中,既有如《商君书》持法为上之论,但也有偏重权谋之向,相较之《商君书》,颇有法外行权,术治夹杂之象。”
长史李斯心知秦王政必昼夜精读《韩非子》,且已经有了难以改变的定见,谦逊一声,娓娓而道,于心而论,师兄韩非虽有大才,但若是数年前入秦,说不得还有机会。
但如今,却是机会不大了,以韩非师兄在新郑的所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