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竹台上情景完全被纱帛阻拦,根本看不清台上人的面目。于是沈哲子便退出了人群,在人群后绕行半周,才终于找到一个缺口,即就是竹台的正面。可是这个方向的观众比别处多了数倍,放眼看去只能看到比肩接踵、黑压压的人头,根本就看不见台上的情形。
“郎君到这里来!”
兵尉刘猛放眼望四周一打量,看到一个半丈高的石凿水槽,便行过去将水槽拦腰竖起,示意沈哲子攀上去。
于是沈哲子便跃上那竖起的石槽,视野顿时开阔起来,看到竹台上约莫有十几个人,各据一席而坐,大袖飘飘,气度悠然,身后各自侍立一名童子或侍女。
竹台的正当中有一座玉基屏风,屏风前坐着一名四十余岁身披氅衣者,面前案上摆着几卷经书,应是今次清谈的奉经之人,负责选取经文供双方清谈者辩论,若有一方引用生僻典故而引起争议,则负责为众人解答疑难。
这一个主持者,沈哲子倒是有过一面之缘,乃是泰山羊氏羊忱,官拜侍中。泰山羊氏玄风浓烈,屡出名士,乃是侨门清谈健将世家。
在羊忱身侧侍立着一个年级与沈哲子仿佛的少年,神 情专注聆听着清谈双方的言论,间或站在那里提笔疾书,负责记录双方不断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