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欠缺。在这样的场合说这种话,确是有几分看不起清谈之士的意思 。
听到桓温这么叮嘱自己,沈哲子心内便不禁有些好笑,他哪里又用得着桓温提醒。但听桓温这么说,对其内心真实想法,沈哲子倒也是有点了解。
看桓温此前那么热情要听台上的清谈,大概心内也谈不上有多钟爱,应该只是少年人觉得这种行为逼格颇高,因而有瞻仰敬佩的情愫。沈哲子这么一说,倒让其心内有所触动,找到了正当鄙视清谈的理论依据,可见他天性就不好此道,如沈哲子一样,附庸风雅而已。
有了鄙视清谈的理由,桓温再听台上那些人清谈辩论,便没有了早先那一股痴迷狂热,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台上人的衣着动作上去,偶或因某个人稍显夸张的动作而偶或笑。
沈哲子见状,便笑问道:“台上那几人,桓兄可都识得?”
这话似是满足到桓温一点自尊心,当即便热心的对沈哲子介绍起来:“左边那一个,乃是太原王濛王阿奴,右边那一个则是陈郡殷浩,至于录言那一个,乃是沛国刘惔。沈郎你见这两人辩理激烈,其实往常家父曾言,王濛貌清,刘惔神 清,论及清谈,这刘惔反而要胜于座内那两人。”
沈哲子虽然早知台上几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