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子也不是妄自尊大,这件事陶侃做不成,甚至就连王导都做不成。如果不是他,时局中任何一个人都做不成!这是他过往所有努力取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得道者多助,大道理谁都会讲,但“道”是什么?又怎么去得到它?
“此事,我已托付江州相好人家去完成。世兄身系公务,我也就不便强留。若是近日就要离都,归于荆州之日,物用应该也将抵达,放心接收即刻,后续自有我来完成。”
沈哲子笑语道:“与陶公一别,至今已有年余。久不聆听贤长教诲,于我可谓遗憾,幸在不乏身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陶公所为,此之谓矣。身系国任,矢志辟疆复土,不让胡虏久虐中原!壮志者,行不孤,前贤未已,后继有人。丈夫以此自勉,来日携手破贼!”
陶弘也实在归心如箭,而且对于沈哲子的保证尚有几分迟疑。事实上他大父陶侃也是不乏与江州人家交涉,得到的回应只是诸多推诿诉苦,实在没有那么好说话。
于是在与江州人家约谈两日后,沈哲子便将陶弘送离建康,同时也见到了陶侃的另一个儿子陶斌。只是陶斌对于沈哲子就没有什么好态度,大概是以为沈哲子不想帮忙,随便找个说辞敷衍。
对此沈哲子也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