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知,不悉淮南形势,趁着此境将定未定之际,掌握几个地利要害,来日无论是自保又或另作打算,都能有所依仗。
生逢乱世,淮南又是久战频战之地,这些人各有打算,做什么谋身之计,这无关乎忠义道德,只是人之常情。
某种程度上,这些各自拥众自保的坞壁主们,其实比江东那些世族高门还要混蛋。江东虽然内斗不止,但最起码还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朝廷,有一个共守江东的大局观念。
但是这些人,跟他们讲大局,谈忠义气节,那都是废话。就算眼下淮南战事局面大好,如果沈哲子不能妥善处理他们的诉求,这些人分分钟就敢再引淮北奴兵南来,将豫州军赶出淮南,让此战一切战果尽为泡汤。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祖约就是被这么搞掉的。其人就算再不堪,祖氏坐镇此境也有一二十年,人望总比沈哲子这个初来者要高得多,结果现在在哪里?诚然祖约那是自己作死的典型,但沈哲子初来乍到,如果不做出让步,不拉拢他们,又何尝不是在作死?
各自掌握大量人众丁口,让他们有了立身之本,南北对峙的形势,给他们左右逢源提供了机会。只要南北双方没有哪一方能够取得完全压倒性的优势,还有拉拢中间游离势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