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背负着江东豪首之名,如今为了北伐而与众人分利,也算是取之于国,用之于国,有别于只肥私室的那些土豪门户。
这么一想,沈哲子心内便有一种崇高感油然而生。当然这种崇高感也不可能维持太久,哪怕不以尊位为追求,他家如今这个豪宗高门的身份,也不足以支持他完成整个北伐大业。
在座这些人,除了商盟中人以外,也不乏江东其他地方的人家。甚至就连荆州人家都有,可见纯以潜力、前景而言,江北几镇之中,还是沈哲子最受看好。老家伙们比较起来,已经是等而次之。
初期的一些交易内容,比如百万斛粮看似数额很大,但在座者多为乡中巨室,寻常万数斛粮拿出来也不在话下。只是要从乡中转运到淮南,许多人家就未必有这种能力,即便是有,也要考虑一下这桩交易到底值不值得。
但当其他地方的乡宗人家还在低头思 忖时,一些商盟人家已经纷纷起身踊跃认领份额,单单粮食一项,不足半刻钟的时间便已经被抢认一空。
倒不是说这些人家给沈哲子面子,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困扰极大的运输问题,对于商盟中人根本不成问题。
商盟自来就有集货包运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