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损的与对方进行以命搏命的激战搏杀。
颖口战场只是寿春乃至于淮南防御战的一部分,主将沈哲子早在战前便给颖口定下了战损耗用的底线,而郭诵身为临战指挥者,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如何利用这一部分伤损耗用名额,尽可能多的将敌军拖延在颖口,以增加他们的折损和消耗。
所以在具体的战术制定上,郭诵是极力避免与敌军发生正面的短兵相接,因为一旦陷入到这样的战斗中,无论胜负都意味着大量的人员伤亡,而这种消耗人命的打发,对淮南军是最为不利的。
早年防守荥阳时,郭诵与奴军多有交战,且不乏胜绩。可是因此临阵观战,便感觉到奴兵的战斗力较之往年要更高得多,变得更加顽强暴虐且难缠。这些奴兵悍卒们,几乎是凭着一腔血勇冲过了淮南军依据地利给他们设置的层层障碍,将战斗引入到对他们最为有利的节奏中,这种兵众临敌应变,自发进行的战术调整,已经不愧于强军之名。
此时前方战事胶着之势已经形成,淮南军兵众们已经不再是长线布防,而是收缩集阵,据地以守。奴兵虽然凶悍,但他们也不是弱者,虽然丧失了地利优势,但也仍然将奴众们死死阻拦在这一条战线上,不给他们继续突入的机会。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