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干净利落的丢掉兵刃,伏倒于地,又恐遭受误杀,极力撩起散乱的鬓发,只为显露出那迥异于羯胡的五官脸庞。不过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之下,他们这一举动也纯粹是多此一举,淮南军前线斗阵此刻目标唯有那些仍然保持着一定建制、行伍颇成规模的奴军部队,至于那些溃退散卒,更多的只是保持着单纯的驱赶,让这些人不能集结成伍。
如此混乱噪杂的环境里,任何的旗鼓号令都不再具备其能,淮南军尚能保持营伍建制,关键就在于每一名伍什、兵尉等兵长们俱都身先士卒,兵众们则亦步亦趋跟随于后。
英雄自需狂饮血,封侯每从行伍出!
淮南军对于兵尉等基层兵长的重视程度极高,甚至还要追溯到立镇成军之前,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莫仲那个本为士家子,战阵立殊功,因而拔出行伍的传奇兵尉。
虽然淮南军成军之初,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沈哲子也将大量自家子弟、部曲并故旧充入军中,但这些人绝大多数都非直接身居要任,甚至庾怿之子庾曼之,包括沈哲子堂弟沈云在内,都是从相对基层的兵尉渐次拔用起来。这些世家子弟们身居此职,本身对于兵尉这个基层的职位便是一种加强,其后积功拔举而用。
此前奴军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