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屯守,构建据点。
精兵虽然在战斗力方面有所保证,但如果讲到地方维稳和保护生产、商贸,还是需要大量的普通士卒。淮南军的优势在于有着充足的民众基础,不独都督府在籍之民数量众多,还有南逃流民大量入境。只是为了要与钱粮消耗和地方经营达成平衡,所以扩军规模一直在控制。
在沈哲子的构想中,未来整个淮南都督区,军事战斗体系自下而上,应该是民练乡伍、屯守农兵、护津战卒、拔坚精锐等等成梯队的构成。未来的脱产精锐兵卒最起码要达到五万之众,而一旦有大的军事行动,诸多梯队统一征发要满足二十万的储备战卒。
这个构想实在太庞大,沈哲子也不奢望能够一蹴而就,否则极容易陷入穷兵黩武的困境,隐患积弊重重,所以必须要有节制、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
因为淮南军绝不是一般的散卒流寇,也不是野心勃勃的割据势力,而是真真正正的王师,是要以驱逐胡虏、复兴社稷为己任。想要守住道义,也就必须要为道义所缚,要扎实稳定向前,绝不能为因粮于敌的暴虐之想。
更何况,就算想要因粮于敌,通过掳掠来获取军队给养,能够下手的目标也仅仅只有那些据地自守、艰难生产求存的乡宗坞壁。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