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虽然诸侯并起,豪强争立,但在最开始生产力还没有遭到后世那么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所以不乏长期对峙包括投入大规模兵员的大会战,这一点在三国并立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三国各自接壤区域内,几乎一直保持着紧张的对峙,并且近乎连环劫一般的开战。
三国一统于晋,短短的太康之治并不足以使南北元气尽复,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生产力和生产环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这就造成了无论南北哪一方当国者,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和实力进行长久的对峙消耗。
所以这一个时期战争节奏要快速的多,多野战、攻坚,速战速决,每一场战事都很难持续太久。归根到底在于一个字,那就是穷,如果一场战争拖得太久,虽胜尤败。
当然,虽然战争基础不同,但基本道理还是相通的。攻防洛阳的重点,还是在于周边的险关,至于洛阳本身城池的得失,反而不太重要。
早年两赵相争,也曾围绕洛阳展开数次颇大规模交战,其战斗胜负的核心,便就在于周边关隘通道的运用。
西面连接关中的函谷关暂且不提,洛阳北面稍显开阔一些,但有黄河横淌而过,而在黄河北岸又有邙山作为屏障,再往东则到达地处河北平原的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