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咬牙、一跺脚就撞出一线生机的可能。
“我常在边外奔行,少顾家门,倒是有亏长兄教诲表率之责。你们两个如今已是卓然少进,不知治学如何?”
抛开心内些许杂念,沈哲子笑语问道,同时示意他们就近入座。
那两个小子见阿兄态度和蔼,并不似父亲那样严厉,这才松了一口气,待到视线一转请示过父亲之后,才小心翼翼坐在侧席中,继而一板一眼叙述各自学业状况。
时下学子进学,虽然不像明清那样从小到大各种儒学典籍安排的明明白白,但也大体都有一个步骤,幼时学字、渐长学诗,稍通声韵句读之后便要开始学经。
到了这一步,有家学渊源的自有亲长耳提面命的教导,若没有的话,有的就此打住,转学其他庶事,也有笃诚向学者便走访各方,遍寻名师。伊阙天中学府那么大的名气,就在于这可以说是此世为数不多广有宗师公开讲学的所在。
后世言及这个年代,或要说知识为世家所垄断。其实用“垄断”这个词还是有些偏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知识的传播并不畅通,而非那些世家主动把持知识不失外泄。寒门子弟若真有志于学,虽然不如世家子弟那么便捷,但也是有渠道选择的。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