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些别样目的,并不单纯只是为了讲学,更多还是为了将馨士馆当作一个跳板以达成自己的目标。比如那个沙门竺法汰,还有许多寄望能够征辟行台任事的时流们。
相对而言,在这种场合里后者表现要比前者踊跃得多。沈大将军目下大权独执,他们前途进退如何,便在其人一念之间,为了能够搏得表现,即便稍露谄媚姿态也都是人之常情。
沈哲子乃是一个不学有术的代表,什么事都能略知一二,什么话题也都能谈上一谈。所以这样的场合他也是如鱼得水,与葛洪谈一谈医术命理,与孟嘉讲一讲老庄清谈,转头又与孙盛就诗赋稍作赏评,还能与郑方讲一讲儒学经义,甚至礼学典章上都有不俗的造诣。
当然这诸多话题,也只是略论浅表,若是深入去讲,沈哲子难免要暴露无知。而在座众人也都不蠢,不会在这样的场合里强与沈大将军辩论学问高低。
即便如此,沈哲子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的表现,也让在座一些对他并不算熟悉的学士们大开眼界,深感大将军学识之渊博广泛,自愧不如。
且不说这些学士们感想如何,沈哲子在席中端坐片刻,倒是明显感觉到这些人热情得有些过分。就连其他一些平常不太亲昵行台的学士们,这会儿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