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壁备案。
大宋的牛就是这样管理的,不许杀牛,牛病了或老了就要先来县衙备案,否则县衙没记录而到时候家里的牛不在了,那就有罪了。
若在包拯那酷吏手下就废了,不过这年景把牛弄死也不会太严重,但肯定要破财送钱,否则隔壁的押司出个文件转交前院班房(警队),老刘就会去请人喝茶了。
班房是统称。里面有巡警(弓手),刑警(捕快),还有特警(老刘直管),也有临时工保安(衙役)。分为各个“班”由班头管理,班头算是中队,统一归属老刘这个大队长节制。
成分结构超复杂,充满了各处来的关系户,但也不能说大宋落后啊。譬如后世一些时期的大院里,既有武警站岗,也有事业编或行政编的保卫科干部,还特么有保安公司外派进入的临时工存在。卧槽都可以叫“三衙”了。
刚刚在县衙门口见到的那两家伙不是差人,叫衙役。没编制不算公务员,也没工资(王安石时期有工资),算民间轮流来服役的,不过管饭,统一在县衙食堂吃工作餐。
嗯,这些就是上岗两个小时来,赵诚对县衙建制以及各方面的大抵理解……
在县衙充当书记官的那个老管家进入了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