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感觉,做这个全靠师傅的看、试、闻、听、摸。那是经验,是悟道。杀青后的茶被放在大簸箕里,老太太老当益壮,亲自上手揉。
“茶叶要按一个方向揉搓,不然不上劲,成不了条。”老太太看冰兰看的用心便一边做一边讲。
“是不是所有毛料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人和人领悟的不同,掌握的分寸也不同,做出来的茶还是有区别的。”
冰兰拿了一个箩抓了一些茶叶学着老太太的样子做,“你这样子不行,看太婆婆的”老人用干枯有力的手做着示范。
“冰兰好好跟太婆婆学吧,我们的手艺可都是你太婆婆教出来的”沈世平道。
原来老太太这样厉害呢!这倒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冰兰手上有劲,老太太在一旁指点着,慢慢动作熟练起来。
在冰兰要求下,沈世平做了一锅家里喝的茶,区别就是火候和水分。这种茶温度要高一些,出锅的水分低,成型后不能晒,只能拿到凉棚里晾干。有了比较,两种茶的手感和味道顿时分明起来。
沈世平告诉冰兰,晒干的毛茶开始不好喝,苦涩味道重,但是越放越香。而后来做的茶,要喝新鲜,新茶香气足,少了苦涩。但不能久放,越放香气越少,汤色越来越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