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个大二学生就能做出一份这么详细的侧写,实在有些出乎罗伯特的预料。
罗伯特把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她坐下,随后点击下一页内容,让众人看到当年BAU的犯罪侧写师提供的侧写和这个案件的后续。
果然,有两个死者家境优渥,是心理诊所的常客,两个死者家境普通,但他们居住的社区经常会组织心理辅导,这两个死者就是因此认识凶手的。
无论是凶手还是那四名死者,在小时候都曾经遭遇过自己信任的人的性侵。这些年凶手看似走了出去,其实精神早已割裂,他潜意识里把那段痛苦的往事忘掉了。
但在不断开导四个死者的过程中,那段痛苦的记忆又逐渐清晰起来,这才让凶手选择痛下杀手。
他开导了别人,却无法开导自己,最后走上绝路。
下课时,教室里的同学三三两两收拾东西离开,罗伯特抱着书,递给已经站起身的衡玉一张名片,“我的研究小组还缺人,原本打算从高年级学生里挑选,但你的表现很出色。有没有兴趣加入,亲自总结出更加具有普适性的观点。”
这是还记得衡玉之前对《犯罪心理实例分析》这本书的评价。
衡玉伸出手接过名片,“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