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写到了这里。
她在前面花了很大一段篇幅写穿越前的事情,黄粱虽然没有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但也算是亲身经历这一场幸事。
而一朝穿越,却发现一切都过去了。
他居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在电影里看到自己刚刚经历的一切。
虽然场景有所不同,但的确都是同一件事情。
这里面的戏剧性处理得很好。
而且黄粱这个人的人设也成功立了起来。
普通的青年人,没什么热血的情绪,十分惜命又得过且过,小毛病一堆,但没什么大毛病,也算是个比较善良的人,没有为难那个黄包车夫。
对于那些敢于发声,和政府对上的同龄人,他有时候觉得他们傻,有时候又觉得他们很勇敢。所以在看到游行活动闹得这么厉害时,鬼斧神差的,黄粱跟了上去。
这样的人设,其实是多数青年人的写照。
民国时期的文人不缺才思敏捷,报纸上也有连载过这种一个人偶然看到未来的,但大都是意外做了一场梦,并没有明确提出来“穿越”这个概念。
这种类型的没在文坛上掀起过什么水花,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里想象力有限。
他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