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青年男子越众而出。张昌宗就站在武太后旁边,虽然人小腿短,但居高临下,到能看清楚朝臣们的样子,闻言立即朝陈伯玉躬身作揖:“请陈公指点。”
求教之态做得极为到位,也不是张昌宗故作姿态,而是他心里是真佩服眼前这人的。陈伯玉,这个名字大概认识的人不多,伯玉是他的表字,若说他的名字,那知道的人就多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读过的人不知凡几,便是眼前这位陈伯玉陈子昂的作品。
张昌宗很喜欢读他的诗,那种扑面而来的苍劲刚健感,不同于后来李白的浪漫,不同于杜甫的朴实无华,简直男子力满满。
陈伯玉道:“若论张六郎方才解的经义,可当得‘才思敏捷、悟性过人,前途不可限量’之语。”
哎哟喂,男神夸我了!
张昌宗小心眼儿里十分开心,作诗他实在不行,是抄的,被人夸只觉不好意思,但读书却是自己下了苦功的,被人夸赞……特别是被欣赏的名人夸赞,心里真真那个美啊,简直荡漾得不要不要地!
“受限于年龄与阅历,解得略浅显些,但正因为年龄与阅历,却已有如此见解,殊为不易,殊为难得。最佳者,小六郎才四岁,却能口齿清晰,条理分明的把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