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上,天天随身携带在身上,放在温热的怀中。
只要想念两个孩子的时候,林如海便会从怀中掏出来看。
一开始因为不知道这个画像能不能被人接受,林如海每次想孩子的时候,都有刻意找个不起眼的角落,避着同僚将画像拿出来。
但时间久了,总会被人发现画像的存在。
不过让林如海意外的是,一起编书的同僚在看过之后,都不觉得有什么。甚至有几个同僚因为常与洋人接触,对这种画法十分熟悉,还夸了林如海一句“虽然没有色彩,但你找来给孩子画像的这的洋画师画得不错”。
自此后,林如海再将画像拿出来的时候,便没有再避着人了。
只是林如海没有想过,翰林院这些同僚因为身份爱好的缘故,就算对素描油画一类的“洋人玩意儿”了解,但也绝对称不上喜欢,甚至会直接将其归类到“奇yin技巧”一类去。
但他手上的素描对其他地位还达不到那个高度,或是目标不在入阁拜相一途的人来说,看到后的第一反应,联想到的东西便天差地别了。
比如这日,大理寺负责调查敌国jiān细的官员再次早上林如海的时候,就正好看到他拿着两个孩子栩栩如生的画像在看,而更巧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