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和工作量挂钩,多劳多得。
而且承包人是吴栋梁,他们一向信得过的老艺人,吴栋梁担保绝对不开除一个人,要带着大家攻克难关。
于是竹器社承包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但是也有几个老伙计拉着吴栋梁,问他接下来会不会变天?为什么要来承包竹器社,不怕亏本吗?
吴栋梁笑道:“这还不是为了发挥你们的特长啊,老张,我记得你家是祖传做漆篮的吧?
老陈,你家祖传的凉席编织也是一绝!
老梁,你的木工活还没拉下吧?”
吴栋梁太了解这些老伙计了,他们都是公私合营时被收编在一起的,原本都各自有祖传的手艺。
但是在之前的体制下,只能编些粗陋的农具,着实浪费人才。
“各位叔伯,我们从今天起,不再做簸箩、畚箕这些农具,我们要恢复你们的手艺,做一些高附加值的艺术品,或者说叫类似于艺术品的生活竹木用品。”
吴启亮也发声道。
“哟,老吴,小吴,你们当了经理,连说话的口气都不一样了!”有人打趣道。
吴启亮微笑,拿出来腊梅打给他的那些图纸,将每一份发到对应特长的人手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