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还贵。这时候的日本货物,与后世那种被强行赋予的匠人精神 完全不能划等号。匠人是存在的,但是好东西却少。
于是作为中转贸易经销商的琉球人将一些大明的商品带去日本,不少东西都能卖得极高的价格。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会是长久的,因为琉球商人同样面临着大明商人的竞争,一个商品在进入日本市场后,一段时间后将本地产品击败,那么必然会因为抢占市场而下滑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不过至少在这一时期,积极参与海上贸易的球商是赚取超额利润的。
一部分球商甚至集资跑到大明去购买航速更快的飞剪商船,希望能够运载更多的货物来出售。他们的海贸是不仅限于中日韩朝东北亚地区的,许多球商也积极参与东南亚的贸易,用一个并不太恰当的比喻,琉球商人很长时间在东亚海洋贸易上都扮演着类似欧洲的荷兰人这样的角色。
只不过荷兰能够自保,琉球却太弱了。萨摩藩控制着琉球,在看到琉球赚钱之后,立即就把心思 打到了他们的身上。萨摩藩是相对独立的封建主领地,对于幕府也存在一定的抗衡性质,当年德川幕府开创之后,封各大名都是采用的石高,转译一下就相当于耕地面积。萨摩藩如果能够在贸易上拿到更多好处,就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