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脚分左前右后,膝盖往内微收。这种架子非常“老式”,一看就是随时防鞭腿、随时能侧踹的散打“古董”造型,但现在都被淘汰了。他简单进退几步,似是而非,生涩难看,给人以笨拙之感。
老赵又摆了个架子:静态时重心靠中,站位稍斜一点。他再进步后顺畅了许多,重心在动态时明显前移,已经可以窥到些许的拳击式运动轨迹。
“看出什么了?”
王晋仔细思索道:“散打步伐确实吸收过拳击的内容,后期比前期进步太多。拳击更碎,散打更大,不过两者相较各有所长,毕竟咱们要接腿防摔嘛,拳击可没有任何防范下盘的意识。”
老赵道:“嘿,能说出‘碎’和‘大’这两个字,你的苦总算没白吃。知道前晚为什么堵不住田军吗?”
王晋眼珠一转:“他起腿很少,走位灵活,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像……”
老赵道:“拳击!你俩后期互相追逐,田军用的散打大步里实际夹杂了许多拳击的碎步,有碎步有大步,人家又防摔又防腿,步伐还能流畅切换,技术上足足甩你三条街!”
王晋的主修方向为中式散打,他的“大步”几乎一成不变,虽然反应足够敏捷,但如果斗近身腾挪的话,那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