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
而大唐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确,正是因为朝堂大佬们根据经验制订的增补系数。
打个比方,河北道比较穷,虽然道级户簿上面记载了人口200万,但是实际可能因为青黄不接饿死了很多人,那么税收肯定和实际不符,钱粮肯定收不齐200万人口的税。
怎么办,增减系数啊,大唐户部大佬们大笔一挥,直接给予河北道‘两成并四’的减免。
两成并四是什么意思 ?
搁在后世就是8.4折。
对,大家没看错,朝堂户部大佬给河北道打折了。
你们河北道按说应该上缴国库100万石粮食,但是根据增减系数只需要上缴84万石入库……
如果能多剩下一些,那很好,自己塞腰包好了。
如果一点也剩不下,甚至还有所缺口,那也无所谓,地方官员和税丁自掏腰包把空缺补上。
就是这么任性。
看起来似乎不讲理。
但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河北道上缴朝堂的粮食绝对会和地方实际税收一模一样,注意,是实际地方税收,而不是户簿上记载的那个不准数字。
朝堂大佬们根据年年经验积累,制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