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结束前方才出现。战后二十年,内燃机技术不断发展,汽车更新换代,装甲战车也成为各国制式装备的固定成员,而且出现了几款产量颇高的成熟型号,譬如诺曼帝国的“闪电”六轮装甲突击车、自由联邦的“哨兵”四轮装甲侦察车。只不过各领域的发展成果,都敌不过飞行战舰那雄武霸气而又引人注目的庞大身躯,强国的国防重心都放在了造舰竞赛上。在进行全国总动员之前,联邦军队拥有的装甲战车居然不足千辆,而且相当一部分配属给了要塞防御部队和地方安防部队,而威塞克斯军队的情况更糟,由于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地形复杂,道路的通车里程阵地很低,他们保有和使用的装甲战车还不到五百辆。
相较于工业全球第一的自由联邦,诺曼帝国作为上一场战争的战败国,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也逊色许多,钢产量和电力产能仅为自由联邦的一半左右,煤炭和燃油资源的年开采量不足自由联邦的四成,差距颇为悬殊,唯独星源石产量接近自由联邦的九成,是威塞克斯王国的两倍还多,使得诺曼舰队从战争结束时近乎一穷二白的状态迅速回到了一流行列,成为阿尔斯特-威塞克斯联邦所受压力最大的领域。在这样的战略态势下,人们紧盯着诺曼帝国的造舰工业,想尽办法了解和掌握诺曼帝国新战舰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