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东西最外缘粘在一个竹筒内侧,中心的发条轴上正好取下来换上一根带指针的轴粘上。
再在两侧粘上竹篾网,网中的眼子留得大一点,作为空气流通的通道。
这东西娃子们也在帮忙,正是启发科学兴趣的好时候。
苏油告诉大家这叫温度盒子,先在室温下对着盒子内侧指针位置坐了个标记,然后盖上盖子让孩子们轮流贴肉夹腋窝里边。
很快大家就发现,指针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苏油对大家解释,这是因为铜铁在不同温度下热胀冷缩比例不一样,体温比空气温度高,便会造成指针偏移。
然后告诉大家小孩的体表温度一般在三十六点五度,接着厚颜无耻地用自己的温度作为三十六点五度的标准,画下了刻度。
将温度盒子放在碗中,扣上盘子隔水蒸上,很快指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气压越高,鱼开口越好,作为资深钓友,苏油对每个季节的气压数值是了然于胸的,眉山这时候的气压,一般就在九百六十五帕左右。
因此换算成水温,其实烧开也就九十六度。
得到了两个刻度,中间差值正好是六十度左右,于是便很容易将每一度的范围标示了